感謝您閱讀“報業轉型”微信公眾號的文章。如果您尚未關注本號,可點擊標題下方的藍色“報業轉型”小字,一鍵關注我們。
近幾年來,由于報紙行業的不景氣,特別是都市報的糟糕局面,報業進入行業發展的“收割”周期,所謂的“收割戰略”是指企業在行業衰退階段,通過從已有業務中獲益,而不用考慮維持業務長期地位的一種競爭戰略。報業收割戰略的表現有:報紙價格上漲、減少報紙版面或出版頻次、降薪裁員、租樓賣地、減少業務單元,前幾天《燕趙都市報》關停冀中版就是一個典型的收割舉措。
行業的不景氣也傳導到上下游產業。新聞紙價格從去年開始暴漲,從2016年最低時的每噸2000多元,漲到目前的5000多元,近期價格是5500元,這半年多時間累計漲幅達125%。有業內人士形容,“紙廠的漲價函像雪片一樣飛來”。這其中的原因,除了:人民幣貶值、美廢價格提升、廢紙金融屬性凸顯、新聞紙行業去產能等外,還有一個原因是競爭戰略方面的,新聞紙使用量的降低,價格已經不能成為提高銷量的手段,漲價成為收割現有優勢,獲得收益最大化的短期戰術,長遠的競爭地位已經不在考慮范圍。紙廠的當務之急是轉產,生活用紙、商業用紙的需求增加成為紙廠轉型的首選。從這個角度看,新聞紙價格上漲的原因幾乎與有些報刊訂價上漲的原因是一樣的。當然,黨報價格的上漲不是市場行為,不在討論范圍。
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這種漲價局面與以往的漲跌互現不同。新聞紙的使用量越來越小,比如,常州日報印刷廠十年前的新聞紙使用量每天是50噸,現在每天的新聞紙使用量只有20噸。2016年國內新聞紙總產量180萬噸,比2015年235萬噸的產量下降55萬噸,下降幅度為23.4%。新聞紙廠是靠跑量來維持,產量的減少只會導致生產成本越來越高,即使此輪“收割”之后,價格高企或許也將成為常態,紙廠多余的產能會被生活用紙、商業用紙所吸納。不會出現報社所希望看到的,由于新聞紙供大于求而價格松動的局面。
歷年新聞紙用量
持續的新聞紙價格高企對報社的影響顯而易見,成本增加,報紙繼續減版減量,產業規模繼續萎縮,報紙的收入利潤在報業中所占份額繼續減少,報紙必須開始考慮拋棄經濟職能,成為成本中心、形象平臺,承擔新的職能,報業的經濟職能將由報紙轉移到新的產業,產生于新的需求中,比如黨政需求;整個報業的產業結構在上下游產業鏈的競相“收割”中被重構。
為知識付費,打賞隨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