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:封面新聞是中國第一張都市報——華西都市報轉型互聯網和推動媒體融合打造的重磅產品,。而其母體華西都市報也在傳統媒體轉型中實現逆勢上揚,走出了一條“雙品牌、一體化”的深度融合發展道路。
2017年元旦,《華西都市報》在傳統媒體紛紛下滑的大趨勢下逆勢改版,要做“大眾化高級報紙”。改版后的《華西都市報》,可以明顯看出其繼續深化“大眾化高級報紙”的舉措:即從四個角度做理性專業的報紙——??
做強監督報道,讓報紙更“銳”
強化深度報道,讓報紙更“深”
增加文化副刊,把報紙做“軟”
做強專業報道,讓報紙更“?!?/span>
除了深度和專業報道,每日四個版的文化??呀洺蔀椤度A西都市報》此次改版的當家菜,“寬窄巷”“當代書評”成了該報文化??闹匕醍a品。這種創新精神和這些精品力作的推出,或許可以解釋其發行不受逆勢提價影響的原因。
2016年9月,《華西都市報》提出,全年發行訂閱價從180元提升到288元。提價后的4個多月以來,并沒有造成發行量的下滑。從側面印證了華西都市報用戶群體的忠誠度和穩定性,證明了華西都市報的傳播力和影響力。
而華西都市報的品牌價值也逆勢上揚。2016年,《華西都市報》連續第四年登上世界媒體500強,且名次持續攀升至357位;在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上的價值上升至128億元。
華西都市報社改變更大的是進軍移動互聯網。2015年10月28日,成立封面傳媒,其旗下核心產品封面新聞APP(1.0)測試版于2016年5月4日上線試運營,封面新聞2.0于2016年10月28日正式發布。
封面新聞是一款引領億萬年輕人生活方式的新聞資訊類APP,以科技為核心驅動,以原創為顯著特征,致力于在不同場景下,為不同興趣的人推薦不同類型的優質文章,做最懂用戶的新聞資訊客戶端。借助數據挖掘、機器學習與寫作、興趣推薦算法以及高品質的原創內容,滿足年輕用戶的差異化選擇權利與個性化表達興趣,真正實現“千人千面”。
2016年封面新聞制作的多款爆款新聞引爆業界。封面新聞記者專訪蘋果CEO庫克,全國獨家;系列專訪牟其中,全網閱讀數十億次;雷洋案的法學視角,莆田系的老巢探秘,巴鐵疑云背后的獨家對話等,均獲得了廣泛轉發與關注,再次體現了封面新聞原創內容的生產能力。
2016年12月20日,一條名為《12月20日打折資訊推薦》的稿件刷爆了朋友圈。這條資訊不是由記者所寫,而是封面新聞的機器人“小封”的“處女作”。2016年末,在成都紅星路二段70號大樓的第八層,封面新聞的人工智能程序寫出了第一篇機器人新聞稿件。
而2017年的第一天,《華西都市報》上的每一個二維碼都指向聯接云端的“封面”。“互聯網之父”凱文·凱利曾祝福封面傳媒“成為引領人工智能時代的未來媒體”。
在全面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,華西都市報與封面新聞如何深度融合?作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轉型發展的先行者,封面新聞依靠大量優質的原創和深度報道,及先進技術進行內容抓取這兩大抓手,在原創力、傳播力、影響力等媒體核心指標方面都收獲頗豐。
《華西都市報》與封面新聞實行的是“雙品牌”戰略。所謂“雙品牌”,充分彰顯《華西都市報》品牌,強勢打造封面傳媒的全新品牌,以“雙品牌”為支撐,以“雙引擎”為驅動,推動《華西都市報》和封面傳媒融合發展,打造全國一流的新型主流媒體。
在傳播架構方面,面對新媒體的沖擊,碎片化的閱讀環境讓很多讀者已經由讀報時代轉向讀屏時代,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。對于內容傳播渠道分散化的情況,《華西都市報》與封面新聞在“雙品牌”“雙引擎”的拉動下,相互借力,實現新的聯接。這種舉措使得新聞產品不再單一化,而是發散多維度落點,以多平臺多形態的信息整合和組織發送給終端用戶。《華西都市報》與封面新聞APP融合發展的意義,不止是一張新聞紙躍上一個APP的轉變,更是向用戶提供了一個更多可能的產品。從以媒體為中心向以用戶中心轉變,信息傳播介質在轉變,“互聯網+”的融合發展思路,為遭遇嚴峻危機的傳統媒體融合提供了新的借鑒和范本。
?
本文內容由“封面新聞”提供,轉發請注明來源。